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户外运动已成为人们休闲旅游和挑战自我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周末或假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徒步或一次亲近自然的露营,于旷野中追寻自我、探索未知。
我国户外运动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与此同时,户外运动安全事故也呈上升趋势。户外运动爱好者在户外运动时迷路、溺水、受伤的新闻屡次闯入公众视野,引发社会强烈关注与讨论。据《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统计,2023年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425起,涉及人员1350人,受伤320人,死亡156人,失踪26人。事故发生主要集中于7月和8月,其中7月发生事故最多,电竞竞猜APP共86起,占全年的20.2%。事故发生主要原因为落水、被困、滑坠等;事故项目主要涉及登山、徒步、野外游泳等。如何在推动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确保户外运动安全开展,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从业机构、从业人员和参与者等核心利益主体协同发力。
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强监督管理。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布局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形成立法部门、管理部门、监督部门和行业协会等多部门的联动效应,形成“自上而下”全方位、多层次、规范化、标准化的户外运动安全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部门间的协同机制,建立跨部门之间共商共建共享驱动机制,加强文化和旅游、体育、生态环境和发展改革等多部门在规划引领、电竞竞猜APP政策扶持和资源对接等方面的协调工作,共同建立户外运动安全系统。
户外运动行业协会要履行社会责任,制定行业规范。行业协会是连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产业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要善于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户外运动场景中的应用,打造户外运动智能化、场景化、个性化的消费方式。例如,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的AI全民健身能量运动场,通过AI教练与智能体育产品相结合,为用户制订个性化训练计划,实现科学训练。行业协会还要积极推动户外运动与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
户外运动从业机构必须具备执业能力,实施风险管控。户外运动从业机构要不断创新产品,强化户外人才培训,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一方面户外运动从业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能力和经营资质,要拥有一定数量受过专业培训的户外领队、安全员等,并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包括急救知识、风险管理、天气预测等,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规范,确保所有类型的户外活动都具有一套成体系、标准化的安全操作流程。
户外运动从业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坚持“安全第一”。从业人员是产业可持续的基础,要通过专业技能服务、科学运动指导等为参与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户外体验。户外运动从业人员在上岗之前必须要经过专业机构的培训与认证,获取相关资格证书和从业资格,了解最新户外运动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在户外运动开始之前,要提前制订户外运动规划,做好突发安全事件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管理措施;在户外运动过程中,要始终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随时关注参与者的身体情况和安全防范意识,提醒可能存在的风险;在户外运动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